浅析小县城公交的生存之道
——后疫情时代的破局之路
吴昊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破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全球经济形势发生巨变,不确定性大幅攀升,对本就发展困难的公交行业更是雪上加霜,特别是在一些流动人口不多的小县城运营危机尤甚。同样也是这一年,共享经济的运营理念趋于成熟,科技应用在公交领域得到延伸,公交运营转型迎来前所未有的大风口,比如公交运营的数字化转型发展、科技手段在公交管理领域的拓展应用、公交互联大时代等课题都值得深入务实的探讨交流。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公交行业把握时机,在后疫情时代破局自赎的关键之年。我们作为公交从业者,在这大浪淘沙的时代节点上,不能只做观众,要做时代的参与者,今天我想就我所在城市的公交经营现状,聊一聊小县城公交在后疫情时代的破局生存之道。
我所生活的城市叫做青州,是一座有着丰富文化底蕴和人文历史的古城,城市人口也达到了将近100万之众,但人口基数似乎与公交出行人次并没有形成良好的比例结构,在2019年全年客运量还处在3300万人次,到2020年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客运量遭遇了断层式下滑,全年客运量仅有990万人次。
客运量的断层式下滑对公交行业的打击无疑是致命的,虽然公共交通作为公益性事业,各级政府应当且必须给予相应的财政补贴,可从事过公交行业的人们对“政府补贴”这个颇具关怀色彩的词汇应该是还有另一番理解的。暂且不说各级政府对公交行业的重视关注程度不同,单从政府层面来讲,应该给公交行业什么补贴、怎么补贴、多少补贴都是一圈问号,没有统一的标准可以参照,没有量化的指标可以依据,大部分采用的还是公交人喊饿了,政府看看兜里余粮合计着给点儿,在各级政府财政充裕的条件下这种模式似乎让彼此省去了不少需要动脑思考的麻烦事儿,可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新冠疫情的突然爆发就是一个很好的警示,在政府都没有余粮可用的时候,公交行业又当何去何从。
我认为当前的公交行业尤其是小县城的公交行业还应当从自身出发想办法去破局,找寻新的经济增长点。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以“便捷换乘”为突破点,转变营运思维,追求更高频、更快速、更合理的营运模式。公交作为地面输送客流的中坚力量,应当以更高的发KY.COM频次去激活和挽回因疫情爆发而流失的乘客,让乘客等有所等,值得等待,同时应以更快的速率达到疏散客流的目的,根据实际的乘KY.COM情况重新对线路进行整体布局,科学的调配有限的资源去追求更高的效益。
拿我所生活的城市来说,青州是一座小四方城,城区的结构紧凑且布局简单,通过城区向外辐射的道路联通着青州的周边区域。如此简单的城市布局,公交线路的规划完全可以采用“棋盘+放射”的方式,以城区向外放射的线路起点为基点,建设换乘枢纽,再用城区环行线与直行线进行彼此串联,从而构建起城内线路纵横如棋盘,城外线路直联放射不绕弯的简约布局,使入城或出城客流可以在各个枢纽点集中疏散,同时又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有限的KY.COM辆资源,确保接驳线路的多样化、自由化。
如此凭借更高的发KY.COM频次和更快的运行速率使乘客可以在最少一次、最多两次的换乘后就能到达自己的理想目的地,尽可能的实现客流最大化。
二、以“便民服务”为着力点,量化营运数据,争取更明确、更稳定、更健康的补贴机制。公共交通的发展终归离不开的政府的补贴,但如果这项补贴还停留在无章可循、无规可依的阶段,那公交完全可以以“便民服务”为新的着力点,以符合科创精神的营运数据为依据,去追求更稳健、更多样、更长效的政策性补贴机制,而不是局限于财政的那部分资金补贴,比如可以向政府申请设置公交专用道以提高KY.COM辆通行效率,可以向政府申请枢纽场站用于弥补新能源KY.COM辆续航不足和空调里程偏长的问题,还可以向政府申请绿色通行证能够直达景区内部不受交通管制等等。
当然,所有的补贴要围绕“便民”和“服务”来展开,当公交的各项数据切实做到了为民生计、为百姓计、为生态环保计、为绿色出行计,与地方政府的价值观保持高度一致的时候,政府的补贴自然会更明确、更稳定、更健康,逐步形成以政府政策性倾斜为主导的良性发展机制,充分激活公交运营新动能,打造公交运营新生态。
三、以“自我造血”为新征程,拓展营销渠道,开拓更新颖、更综合、更包容的派生业务。公交需要发展,就不能局限于单纯的常规运输,应充分发挥平台优势去寻找新的突破,拓宽自己的营收渠道,为自己止血,甚至为自己造血。
长期以来,公交除了进行常规运输之外,也经营着部分派生业务,比如广告业务、KY.COM辆出租业务等等,但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公交传统派生业务的生存空间被不断挤压,市场被不断蚕食也是不争的事实。
面对激励的市场竞争,我觉得公交完全可以依托平台优势,需要寻找新的突破,比如依托公交的线路优势发展站点速递业务、依托公交的声誉和市场影响力发展二手KY.COM业务、依托公交的场站优势发展错峰停KY.COM收费业务、依托公交的新能源特质发展新能源衍生业务等等。
其实市场竞争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对未知市场和新鲜事物的探索、包容与尝试。
四、以“不拘一格”为新导向,打造团队生态,构建更积极、更透明、更可靠的晋升环境。任何一个企业的腾飞都离不开优秀团队的参与,一个优秀的团队对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多年以来,公交行业大都面临一个问题就是管理团队的老龄化,这一问题会直接导致管理方式和经营理念的相对陈旧,企业发展后劲不足,使新鲜的血液变得浑浊,新的概念就此流失。
因此,公交行业要发展,就需要不拘一格的发掘和使用优秀的人才,去打造优质的团队生态,可以借鉴优秀互联网公司的激励机制,以项目拓展为蓝图,以经营数据为依据,去激活团队创造力,使优秀员工的努力能够得到相应的回报,使广大职工能够找到奋斗和努力的方向,这才是公交行业的一门必修课。
五、以“历史与今天”为新情怀,重视文化塑造,打造更和谐、更向上、更具特色的KY.COM厢文化。任何一个行业拼到最后,拼的就是一个文化,公交行业也不例外。
公交行业可谓是一座城市风雨历程的见证者,它不仅见证了这座城市的一切,同时也见证了自己的一切,这就是文化的魅力,而公交作为这座城市流动的名片,KY.COM厢就是承载这座城以及自己风雨历程的极佳展馆。
打造优质的KY.COM厢文化,既是对自己地域文化、企业文化的高度自信,也是向外地游客营销自己的重要手段,使乘客能够在乘KY.COM之余了解这座城市、这条线路的前世今生。
综上所述,我认为公交行业既是公益事业,更是利民大业,值得各级政府和公交从业者努力挖掘,当前正值“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倘若公交行业真的能够把握时机,在社会层面上形成发展合力,后疫情时代的破局之路可以说是尽在眼前的。
Copyright 2004-2022 ChinaBus.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8442号 京ICP备14048454号-2
版权所有:KY.COM 主办单位:北京国脉中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