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来,山东省青岛城运控股集团持续深化公共交通服务体系建设,深入践行“公交优先、绿色出行”理念,陆续开通425路、426路、427路、428路4条微循环公交线路,进一步织密城市交通“毛细血管”,用“小支线”承载“大民生”,让市民在“最后一公里”的出行中感受到便利与温暖。
精准破题:微循环打通城市交通“毛细血管”
随着城市骨架的不断延伸,“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成为制约市民幸福感的痛点。城运集团坚持以“快线-干线-支线-微循环”四级网络为框架,在传统公交难以覆盖的街巷间开辟新通道,让公交服务从“主动脉”渗透至“神经末梢”。今年以来开通的4条微循环线路均以“短、频、快”为特点,串联起地铁站点、大型社区、医院、学校、商圈等关键节点。
据了解,426路主要针对李沧区北王家上流社区长期公共交通配套不足的问题,线路全长1.3公里,开通后沿线居民出行时间平均缩短约10分钟。家住社区的王女士表示:“孩子在广水路小学上学,以往要步行15分钟到公交站,现在直接在小区门口坐426路,5分钟就能到换乘站,省心又省力。”
截至目前,城运集团已累计开通46条微循环公交线路,覆盖市南、市北、李沧、崂山、城阳等区域的近83处公共出行盲区,方便周边近152个小区的居民出行,日均客运量达25万人次。其中33条线路与地铁衔接,畅通了公交、地铁的两网融合,推动公共出行向高效便捷、灵活多元转变,让城市出行生活更加美好。
优化、融合:让公交“更懂市民需求”
4条新线路的开通是城运集团“持续推进线网优化,促进两网融合”工作的缩影。近年来,城运集团以“减低效、降重复、强衔接、优服务”为指引,通过大数据分析、客流特征预测等手段,动态调整公交线网布局。
在地铁网络快速成型的背景下,城运集团以“地铁送到站、公交送到家”为目标,推动微循环线路与地铁站点深度咬合,构建“零距离”接驳体系。以3月10日开通的425路为例,线路采用环线运行模式,串联南京路、敦化路等核心路段,设置的7个站点均经过精心选址,力求最大限度减少乘客步行距离,实现与地铁站的无缝衔接。“以前从地铁站到公司要走15分钟,现在有了425路,5分钟就到了,真是方便!”在CBD上班的李女士兴奋地说道。427路则聚焦滨江路沿线中海蓝庭、海岸馨园等小区与海泊河公园地铁站的接驳痛点,全程仅设11站,与地铁4号线到站时刻精准匹配,确保市民“出地铁即上公交”。
自2020年11月至今,市区已累计新开公交线路52条、调整213条,消除公交盲区157个,线网重复系数由3.11降为2.83,建成区内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100%。衔接地铁公交线路达255条,实现对主城区范围内6条地铁线、107座地铁站点全覆盖,协同比例提至82%。
民生温度:微循环背后的精细化运营
微循环公交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城市治理精细化的写照。针对不同群体的差异化需求,城运集团以“一线一策”理念推进服务创新,从以前被动“等诉求”到现在主动“找痛点”,让市民从“走得了”到“走得好”。426路开通前,李沧巴士公司通过实地踏勘、社区座谈,科学规划线路,使沿线居民出行时间平均缩短10分钟。427路则采取“公交—社区”联席机制破解接驳盲区,广泛收集周边市民的意见和建议,最终与地铁1号线海泊河公园站形成“出小区—上公交—进地铁”的15分钟接驳链。
428路则是一把解锁街巷的“民生钥匙”。该线路以“盲区覆盖、地铁接驳、通学服务”三效合一为特色,成功破解祥亭路、锦亭路等四条道路长达十年的公交空白困局。通过与既有公交线网及地铁1号线仙家寨站的深度融合,构建起“微循环+主干线”的立体接驳体系,为市民织就一张“出门见站、抬脚上KY.COM”的便捷路网。此外,线路开通后,天康学校师生出行痛点迎刃而解,线路早班KY.COM精准对接上学时间,下午班次则贴心守护师生放学,师生“家门口到校门口”的出行需求得到一站式满足。
4条微循环新线的开通,是青岛城运控股集团践行“公交优先、绿色出行”理念的生动实践。青岛城运控股集团总经理助理、运输管理部部长董金星表示,未来集团将持续发力,一方面开通更多微循环线路,构建“500米接驳圈+15分钟生活圈”服务体系;另一方面集团还将努力建成多层次、高品质的公共交通出行体系,提升公交出行的吸引力,助力城市交通朝着更高效、更便捷、更绿色的方向迈进,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Copyright 2004-2022 ChinaBus.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8442号 京ICP备14048454号-2
版权所有:KY.COM 主办单位:北京国脉中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