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6日,中国道路运输协会城市客运分会二届四次理事会议暨公交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在湖南省长沙市举行。重庆公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程龙应邀作了《重庆公交后疫情时代的“思”和“行”》的主题演讲。
程龙 重庆公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重庆公交后疫情时代的“思”和“行”
程 龙
很荣幸参加公交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经历一年多的防疫保畅大战,今天来到“屈贾之乡”、“媒体艺术之都”——长沙,见到全国公交的同行,我感觉格外亲切;聚在一起,共话城市公交的可持续发展,感到格外有意义。我今天汇报的题目是《重庆公交后疫情时代的“思”和“行”》。权当抛砖引玉,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专家和同行批评指正。
重庆公交诞生于1933年。重庆公交集团组建于2002年,主要从事重庆主城中心城区除轨道交通以外的地面公交运营,相关资产管理和资源开发。2009年,因重庆城市交通一体化体制改革,纳入重庆交通开投集团。2011年以来,实施区域化运营改革,将原7家公交公司分区域组建南部公交、西部公交、北部公交、两江公交。2013年以来,实施“公交+互联网+旅游”转型,形成以长江索道为龙头,以四大公交运营公司、出租公司、站场公司为主体,以信息科技、文化创意为创新支撑的“1+6+2”交旅融合新兴业态体系。2014年以来,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起以数据采集、分析、应用为主线的大数据中心和企业级公共交通综合模型。拥有员工28000余人,公交KY.COM8900余台,出租KY.COM近1900辆,运行公交线路690余条,资产负债率75%左右。日均客运量2019年493万人次、2020年343万人次、2021年3月434万人次。
过去一年来,重庆公交同全国公交同行一样,在抗疫大战中第一时间响应,不讲条件,不计代价,不畏艰难,全力守住阵地,确保重庆公交领域“零传播”、“零感染”,为重庆交通开投集团获得“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荣誉做出了重要贡献。坚持算政治账、算大账、民生账,精准调度,实现了市委市政府“乘KY.COM不排队、KY.COM内不拥挤、出行不受阻”的工作要求;累计开行588条定制线路,助力266家企事业、学校复工复产复学。实施常规公交运营品质提升工程,坚决稳住生产经营“基本盘”,一步步把日均客流从1—3月最低谷的185万,恢复到今年1—3月400万左右。
我们在坚决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同时,深切地感受到百年疫情深刻地改变着公交。
第一,出行方式发生变化。轨道交通快速发展,通KY.COM里程大幅增加,其客运量超过疫前水平。私家KY.COM保持增量、增速“双高”态势。共享单KY.COM在山城快速发展,成为一种通勤工具。15—20分钟生活圈成为疫情后城市复苏的主旋律,步行日益成为重庆市民健康出行方式。这些交通方式叠加挤压,加剧了地面公交客运量企稳、增长的压力。
第二,出行人群发生变化。重庆穿山入地、爬坡上坎的地势特点,形成了老人、学生等一群刚性公交出行“铁粉”,在疫情后刷卡量大大下降。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和生育政策的放开,必须想方设法把这“一老一小”“铁粉”客流激活出来,成为中短距离出行的主力客流之一。
第三,出行意愿发生变化。市民出行个性化需求增强,对出行品质的要求快速提升,传统的公交KY.COM厢服务已经无法满足疫情后的出行需求。倒逼地面公交加快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提供更健康、更安全、更便捷、更舒适的出行服务。
我们在防疫保畅大战中彰显公交担当、韧劲的同时,也正积极适应重庆交通治理改革。
第一,大抓交通、抓大交通。建设交通强市,客运上重在“提标”,到2035年实现主城都市区1小时通勤、市域2小时通达、重庆至周边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的“123出行交通圈”。这将推动地面公交功能定位由服务民生向服务城市效率的转变。
第二,突出大格局、一体融合。进一步强化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城市轨道的“四网融合”发展。未来五年,重庆轨道交通运营及在建里程将超过1000公里。到2022年重庆轨道交通第二轮建成后,公交客流下降幅度将更大。“四网融合”将推动地面公交结构改革由线路出行向靠网出行的转变。
第三,全力提品质、持续增效率。大力开展服务质量提升工程,用5-10年时间,以标准化、品牌化、数字化、便利化为主方向,全面提升交通服务质量。大力发展现代运输服务业,推动出行等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多样化升级,真正实现“人优其行”。大力发展交通新业态模式,倡导“出行即服务”理念,发展全出行链新模式,超前谋划智能网联汽KY.COM等先进领域交通发展。这将推动地面公交服务重心由公交线网覆盖向公交吸引力的转变。
第四,培育新动力、抢占制高点。以建设面向5G时代的智慧交通工程,强化技术、装备、组织、管理创新。《重庆市推动交通强国试点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明确提出“打造智慧交通应用场景”,创建国家级KY.COM联网先导区,加快推进自动驾驶和KY.COM联网功能在公交等领域示范应用,并全面建设智慧交通出行服务网,实现公交智慧调度,打造交旅融合等城市智能出行MaaS系统,实现公共交通“一码直达、全程诱导”。这对未来出行方式及地面公交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推动地面公交发展要素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变。
无论市民出行观念、城市客运市场和政府治理方式发生多大的变化,我们始终坚信,地面公交在城市公共交通中的基石和底座作用都不可动摇。
第一,地面公交是体现城市环境效率的重要方面。城市公交关乎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关乎社会追求的均等公平,关乎资源有效配置,关乎城市营商环境。我们必须有这样一种自信心,一个有竞争力、吸引力的公共交通,一定可以促进城市公平、减少污染、缓解拥堵、提升效率,增强群众幸福感。
第二,地面公交是服务市民出行的重要方式。低能源消耗、低财政负担、低土地占用、低环境污染、低成本出行等“五低”特点,覆盖全、站点密、线路广、调整灵活等特征,决定了地面公交是改善城市交通的最简单、最经济和最快捷的方式,仍然是大都市城市客运体系中广泛采用的最基本出行方式。
第三,地面公交是促进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四网融合”发展并发挥最大效应,需要地面公交的互补互促,共同形成系统合力。地面公交主要服务中短距离,并深入对接组团内部、社区支微线路服务需求,提高公轨换乘接驳便捷性。轨道客流压力大区段,地面公交补强运能。轨道难以服务的区域,公交覆盖延伸。轨道建设周期长,部分区域仍需公交提供服务。
第四,地面公交是提供新兴客运服务的重要主体。交通强市将深化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公交能有效扩大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服务主城中心城区与周边区县大量的旅游定制出行需求。随着主城中心城区与同城区深度融合,与支点城区、桥头堡城区之间的产业联系不断加强,未来特需通勤交通占比将明显提升,地面公交能提供高品质、多样化、个性化的点对点通勤定制服务。
第五,地面公交是党和政府应对重大事件的重要力量。汶川抗震救灾、抗击新冠疫情、复工复产保障、重大活动疏运,重庆公交第一时间响应、不讲条件、不畏艰难,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始终是可亲、可靠、可信、可用的力量。
重庆公交巩固并发挥“基石”和“底座”作用,关键是要全面做强自己,全力答好高质量发展这张“考试卷”。“基础题”是为市民提供高品质、多样化、个性化出行服务,“重点题”是推动和轨道交通等新兴交通方式融合发展,“加试题”是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两手抓”“两手硬”“两手赢”,“加分题”是建设智慧公交。今后五年,我们将借势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强市”建设战略和“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机遇,立足做“绿色智慧出行的变革者”,实施“三变革一转型”,建设“安全、品质、智慧、效益、责任、品牌”“六大公交”,加快打造后疫情时代“公交出行生态”。
第一,推动服务变革。以乘客为中心,老百姓的出行需求就是我们生存发展的基础,从供给侧提供高品质、精细化的服务保障。
——强化公交轨道融合发展。公交和轨道只有一体化发展,才能共生共荣。实施中心城区公轨换乘提升工程,五年内,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100%,公交接驳轨道站率达到100%,公交在轨道站50米范围内换乘覆盖率要达到85%以上,努力使公交轨道日均换乘量达到100万人次以上,建起“轨道到站、公交到家”的出行网络。
——持续提升公交吸引力。坚持“多样化”,打造常规公交、定制公交、特需公交“三位一体”的公交服务体系,多维度响应市民出行需求。坚持“通达性”,再大的困难也要争取加快优先道建设,成网提效,加快构建“快干支微”的公交四级服务网络,尤其是发展好山城特色的穿梭巴士、小巷巴士。坚持“舒适性”,加快KY.COM辆更新换代,未来五年内运营KY.COM辆将适量增长,新能源公交KY.COM成为主体。
——推动主城都市区地面公交一体化。紧跟主城都市区扩展步伐,借鉴相关省市模式,加强主城中心城区与主城新区的公交联系,积极稳妥地推动与区县合资合作,推进空间一体化、公共交通一体化、服务一体化,让主城都市区居民享受“同网、同质、同价”的公交服务。
第二,推动业态变革。依靠政策而不依赖政策,通过拓展新兴业态来增强自身造血功能,五年内,力争使新兴业态收入占总收入比达到25%以上。
——做强延伸业务。把定制公交、特需公交以及全出行链新服务等作为常规公交的有效补充,作为挖掘主营业务中市场板块效益的主要手段,进一步细分市场,全员营销,网格化管理,做品牌、提规模、增效益。
——做实附属业务。重点是用好场站资源、流量资源,结合智能网联汽KY.COM在公交场景的应用,加快布局建设运营新能源充(换)电桩项目。预计通过自建、合作建设等方式加快一批充电桩建设。
——做精跨界业务。深入实施“公交+旅游+互联网”融合发展战略,构建山城特色交旅融合产业体系。以长江索道为龙头,建强重庆全域旅游服务暨数据联动中心,实现景区、酒店、餐饮、旅游产品、文创、交通旅游的融合,打造旅游产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融合发展的生态体系。
第三,推动管理变革。坚持导向,对标行业先进企业,提升企业治理能力和效能,从管理中要动力、质量和效益。
——全面实施机务改革。以“控员、降本、提质、增效”为目标,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一起做,实施9个方面31条改革举措,一年打基础,三年上台阶,五年焕新颜,打造成技术先进、保障标准化、管理智能化的现代机务体系。
——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全面建立完善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管理机制,以驾驶员为主体的一线员工积分制考核管理,建立涵盖所属企业新兴客运市场、新兴业态干部员工的收入能增能减机制,在有条件的所属企业推进经理层和分公司负责人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着力改变传统公交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等靠要现象,让人人有压力、有动力,学技术、抓改革、搞创新、优服务、强管理、拓市场,增强传统公交企业内生动力。
——实施基础管理提升。开展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三年行动,重点围绕战略、组织、运营、财务、科技、风险、人力资源、信息化等8个方面、38项管理提升事项,对标学习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兄弟省市优秀同行,查找基础管理的薄弱环节,补齐短板弱项。
第四,实施数字化转型。规划建设“六大公交工程”,其中包含“智慧公交工程”,已经做了一些“打地基”的工作,建立 “大数据中心”,创建 “愉约出行”平台,设立数字化科技公司,加快推动公交要素数字化、公交数据共享化、公交业务在线化。到2025年,使业务数字化率达到60%左右,
——构建安全一张网,建设智能视频监控和现场作业安全管控系统,构建安全管理云平台,进一步提升主动安全管理能力、安全处置效果和应急响应效率。
——绘制运营一张图,构建智能排班系统,建设智能化场站,逐步实现基于大数据的精细化运营。探索KY.COM路协同机制,加快推动智能网联汽KY.COM在公交场景的应用落地。
——打造服务一条线,依托“愉约出行”平台功能,形成以公交出行服务为支撑、“吃住行游购娱”等生产生活要素汇聚的数字化公交服务平台,构建一站式“支付+出行+生活消费”新生态。
打造后疫情时代“公交出行生态”,需要开放的心态和创新的思维,我们也希望借助于协会这个全国平台优势,提出四条建议:
第一,立足于“高”,加大公交优先、公交轨道一体化发展理念宣传力度。呼吁有关部门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战略投资力度,让公众在公共交通中重新收获安全感、增加体验感,回归公共交通。呼吁政府和社会把地面公交与轨道交通放在同等重要位置予以对待,“秤不离砣,公不离婆”,共同做大城市公共交通增量、总量。
第二,着眼于“新”,构建全国公交大数据中心库。将全国主要城市公交的运营组织、安全生产、优质服务、业态开发、旅游公交、数字化转型、政策制度等方面的数据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便于共享,促进全国公交行业经营模式互推、先进经验互通、政策资讯共享等合作交流。
第三,着手于“早”,搭建公交旅游联动发展平台。随着新冠疫苗接种国内外疫情的缓解,旅游经济将得到“报复性增长”。推动公交旅游融合发展,发挥各自地域优势,大力推广旅客联程联运(MaaS)在公共交通领域先行先试,共同推进全国主要城市间公交旅游。
第四,着力于“小”,建立全国公交干部人才互派深度交流机制。重庆公交的年轻干部渴望“走出去”,学习优秀同行的“他山之石”,也通过学习跳出本地看本地,跳出本地看全国,潜心做好咱们公交变革转型这篇“文章”。
“行千里,致广大”。后疫情时代,我们办好公交事业的初心和信心没有改变,将继续发扬苦干实干的优良传统,坚持传承与创新,敢于变革与转型,不断提升地面公交吸引力、市场竞争力、资源整合能力和数字化能力,建好“公交出行生态”,一定能在高质量发展大道上行稳致远!
Copyright 2004-2022 ChinaBus.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8442号 京ICP备14048454号-2
版权所有:KY.COM 主办单位:北京国脉中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