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公交学派倡导公交优先战略下高举建设具有相对竞争力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旗帜,以城市运行效率能力建设为核心,采取自下而上的方法,从政府、企业、交通参与者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研究公共交通发展的模式,在理念策略要素技术等层面做出思考、反思和促进。其研究对象是城市交通整体,研究内容是不同交通群体的交通方式选择模式及其相互作用机制,研究目的是构建城市公共交通整体相对于私人交通的相对优势,从而实现吸引私人交通主动向公共交通转变,实现城市交通状况根本进行改善。
疲于奔命的不是事件,而是我们先天性不足的理念没有出路。
我不太懂保险业务流程与管理,对于内部产品设计等当然更加不清晰。基于安全管理涉及的保险业务交集与感受,认为现有的保险服务模式还停留在传统销售服务模式下,特别是在公共交通领域,感觉纯粹就是就是按照传统惯性,缺乏创新、缺乏活力,于安全管理来说只是做了一件事情——风险转移、赔付兜底!
保险从交通安全业务逻辑上看是一个风险暴露后的损失控制机制,主要通过保险赔付、通融赔付等手段,将投保人的安全经济损失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这种模式说得通俗就是:公交公司事前付费、事后报保险;保险公司事前收费、事后赔付。这也是保险与交通的传统合作模式,大家都按照定位有条不紊的推进工作:公交企业做事前风险预防、保险工作做事后损失赔付。
业务及管理逻辑的各司其职貌似边界清晰,但事实没有形成降低安全风险的机制与环境:从公交企业来讲,从安全管理视角来看保险转移了风险实现了目的,但并不能够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从保险公司来讲,从赔付视角实现了客户的保险目的,但并没有因为这个合作给客户带去额外的价值。
虽然保险产品设计是在保险精算特别是对风险概率充分估计上实现的,或者换句话说,因为损失发生的概率具有一定规律性,所以整个保险管理从逻辑上可以看作具有看天吃饭的先天性本质。从我感受的保险管理实践来看,也是按照整个逻辑在实施:有关事故教育与培训管理等基本缺失,业务管理精力更多在赔付程序规范性控制上防止经营风险。
然而,从公交保险目的与保险经营目的看,具有目标本质的同向性:减少事故发生就是减少保险赔付。
所以,本人主张构建保险与公交的风险控制命运共同体,创新保险管理的业务与管理逻辑,从以赔付管理为主转向共同减少安全事故或损失的发生,从在公交企业安全管理的缺位中迅速补位上去,协助公交企业更加加强安全管理手段、力度,协助公交企业构建一个有利于控制风险与事故的管理环境。
一是从保险目的看,就是将控制事故损失向预防事故发生转变,公交企业本身具有预防事故发生的先天性责任(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
二是从保险过程看,就是从“弱预防、重赔付”向“强预防、强赔付”管理;
三是从管理融合看,要从流程上分段管理变成全流程的主体与协助管理,顺势而为增强保险公司在客服风险预防上的力度与效果。就是要构建重点对象的风险预防机制,比如公交企业的KY.COM辆管理、驾驶员管理及道路风险管理。
当然,构建保险-公交风险管控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措施上可以是立体的、并行的、复杂的、多元的,在定位上是系统而互补的,在成本与收益上是需要探索与评估的,总体来讲整个模式不是一个简单措施与理念,而是要通过构建共同命运体模式实现双赢目标:减少事故、减少赔付!保险通过这种管理创新将减少赔付的成本向前端预防转移,公交企业通过这种管理创新将保险的前端投入形成公交有利于减少事故发生的环境或措施。
以此模式深化,可以构建一个融合技术、管理、数据的大保险生态体系,为客户、行业、社会、政府安全提升和保险创新提供全新的视角,也为城市治理构建出更多有价值的共赢模式。
有很多想法可以共同探讨,在此不一一赘述。
欢迎有共同话语平台与价值观的单位或个人,来共同研究、深化、推进保险-公交命运共同体的体系与模式建设。
Copyright 2004-2022 ChinaBus.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8442号 京ICP备14048454号-2
版权所有:KY.COM 主办单位:北京国脉中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