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1日,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对话》栏目以“新能源的最后一公里”为专题,针对如何打通绿色出行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和讨论。其中,珠海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银隆)的投资者董明珠与银隆董事长魏银仓亲临节目现场,就过去的合作经历、新能源汽KY.COM现有优势及未来创新发展模式,与业界同仁共同展开了深度探讨。
《对话》节目录制现场
《对话》节目每次时长60分钟,通过主持人和嘉宾以及现场观众的充分对话与交流,直逼热点新闻人物的真实思想和经历,展现他们的矛盾痛苦和成功喜悦,折射经济社会的最新动向和潮流,同时充分展示对话者的个人魅力与远见卓识,并揭秘相关事件背后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董明珠到底看上了银隆什么?
2016年,无论是对董明珠,还是对银隆,都算得上是多事之秋。这一年,由董明珠力推的银隆并购案因为遭遇股东反对而宣告失败,这让她大为失望,原本以为她的“汽KY.COM梦”会就此偃旗息鼓,但她却执着地以另外一种方式得以实现。
2016年12月15日,董明珠以个人名义押上自己的全部身家,并拉上万达等四家企业一同增资30亿人民币获得珠海银隆22.388%的股权。银隆这家名不见经传的企业为何能让董明珠如此念念不忘,势在必得?在节目现场,董明珠给出了答案。
银隆的投资者董明珠
董明珠说:“格力原来是一个专业做家电的企业,从空调起家,到冰箱,到洗衣机……整个家居里面所有的电器产品我们都把它成功组合到了企业发展中,但是慢慢我们发现,家电‘ 拼图’里唯独少了一样东西——储能。”
储能顾名思义就是一种储存能量的技术,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更多是以一种电池的形式存在。储能也被外界认为是新能源发展最后一公里的待解难题,紧紧牵动着新能源产业未来更多的发展可能。而作为从诞生就以打造储能电池和新能源汽KY.COM为核心竞争力的银隆来说,它也因此成为董明珠眼里对于格力未来发展以及进入新能源汽KY.COM领域的不二选择。董明珠说:“银隆是埋在沙里面的金子,我们得把它挖出来。”
在董明珠看来,储能是非常有价值的一个方向,而银隆研发的“银隆钛”具备几大优势,是其必须要与银隆合作的理由:第一,银隆钛电池的使用寿命长。现在普通的电池寿命仅有三年,而银隆钛电池已实现了30年循环使用寿命。第二,安全。银隆钛电池具备不起火、不爆炸的高安全性。
“银隆钛”值得董明珠押注吗?
那么,银隆的储能电池产品是否真能经得起考验?在《对话》现场,魏银仓详细介绍了“银隆钛”技术的优越与领先之处。
珠海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魏银仓
魏银仓表示,储能产品其实就好比一个“五角星”,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安全性能、充电时间、耐环境的高低温,这五个角缺一不可。“银隆的技术起码四个角是圆满的,就差一个能量密度。当然,银隆电池的能量密度也在逐步进步,例如五年前同样体积重量的电池只有20安时,但是现在我们已经达到了40安时。这个进度就像在打一场球赛,银隆已经进了四个球,只差一个球,但银隆最后这个球离球门也越来越近。”
此外,在活动现场,魏银仓被问及被董明珠投资后的变化,他表示,投资人对完美的追求,给银隆上万员工带来压力。“比如说在造KY.COM方面,大家都知道,一辆十几米长的KY.COM,行驶起来会发出一些声响,这一点董总是不放过的,我们必须要昼夜加班,彻底解决。”
董明珠也表示:“我们介入以后,对银隆来讲,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压力。虽然它的使用寿命与安全性都没有问题,它的便利性也特别有优势,一般KY.COM辆充电需要8小时,它6分钟可以充满电,大大提高了运营效率。但它存在能量密度低的问题,所以我们要求银隆的技术要不断升级,不断超越自己,持续保持全球领先的地位。”
在《对话》现场,诸多行业人士表示非常看好二者的合作。虽然二者的牵手历经了一个百转千回的剧情,但却成功吸引了更多人将目光聚焦至关注新能源汽KY.COM的未来。中国新能源汽KY.COM产业需要像董明珠一样执着的人,也需要像银隆一样不断创新的企业,共同推动未来工业的变革。因为只有真正看清楚未来,未来才会真正到来。
《对话》 20170611 “新能源的最后一公里” 视频链接:http://tv.cctv.com/2017/06/12/VIDEDGMu1k7CTYNoRgGoZfB2170612.shtml
Copyright 2004-2022 ChinaBus.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8442号 京ICP备14048454号-2
版权所有:KY.COM 主办单位:北京国脉中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