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3日,武汉、长沙、合肥、南昌四市共同签署《长江中游城市群暨长沙、合肥、南昌、武汉战略合作协议》,“武汉共识”正式达成,中国经济“第四极”呼之欲出。作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新成员,作为中部省会中最靠近东部的城市,合肥的加入将给长江中游城市群带来什么?四城携手,圈中生活最快的变化将是什么?记者为您进行了解读。
2合肥在“钻石中国”中“估价”较高
2湖北省社科院的研究课题里介绍,长江中游城市群将成为“钻石中国”之心。
2在该课题研究中,在我国版图上,北有环渤海城市群,东有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南有珠江三角洲城市群,西有成渝城市群,中有长江中游城市群,正好形成一个“钻石”结构,“合肥加入以后,四个省会城市本身呈平行四边形分布,也近似一个小菱形,使得长江中游城市群成为‘钻石中国’之心,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价值。”
在湖北省社科院的这组研究课题中,同样对合肥进行了较高的“估价”。课题中提到,合肥虽然正式加入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稍晚,但是其地位非常重要。在国家《促进中国地区崛起规划》中,“沿长江经济带”是最重要的开发主轴,这条主轴横穿湖北、安徽两省。同时,合肥还被赋予与武汉同等重要的地位,“武汉与合肥在中部‘沿长江经济带’中发挥着双引擎的作用。”
而武汉与合肥两个城市丰富的科教资源,也成为武汉专家学者颇为看好的合作领域,“两市开展技术经济合作前景应当十分广阔。”
“合肥有交通、区位、科教优势,而且能为其他三市带来更大的合作空间。”合肥市发改委纪检组长牛和湘表示,接纳合肥成为盟友,长江中游城市群能再向东迈进一步。
“圈内”呼声最高:两小时通勤圈
合肥可以通过动KY.COM达武汉,但是“南下”南昌、“西进”长沙,却尚无快捷的铁路线。
“交通是呼声最高的问题,毕竟没有便捷的交通方式,其他一切都是空谈。”牛和湘告诉记者,在会议现场,“两小时通勤圈”是四省政府官员和到场媒体最关心的话题。
“区域经济合作,交通先行。会上我们提出了‘一体化发展’的概念,这其中交通一体化无疑是最重要的。”牛和湘告诉记者,铁路布线将四省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也为发展、合作带来可能。“现在合肥到武汉可以实现两小时到达,所以到南昌、长沙的铁路线,将是下一步合作的方向。”
牛和湘表示,除了开通新的铁路线,合肥、武汉、长沙、南昌四座城市还都通过不同的水系直通长江,水上航线的开辟也将是四市共同发展的“先行之作”。
“会后”启动最快:旅游直通KY.COM
会上,合肥、长沙、南昌、武汉四市签订了《长江中游城市群暨长沙、合肥、南昌、武汉战略合作协议(武汉共识)》,除了这份具有纲领性作用的协议,四市的宣传、经信、教育、科技、规划、环保、交通运输、商务、文化、卫生、旅游等11部门,还分别签署了更为细致的合作协议。
会后,这11个部门,每个季度都会互相通气,推进阶段性的合作成果。
“四兄弟”之间的合作在广泛的领域展开:计划构建2小时交通圈,建设城际间的铁路;推广四省会城市“旅游一卡通”,共建长江旅游黄金带和中部高铁旅游协作区;加强教育合作交流,重点开展四城市市属大中专院校在学科、专业、实验室建设以及科研和毕业生就业等方面合作;逐步确立四省会城市间一体化社会保障机制;推进四省会城市医疗卫生资源共享、医院检验结果互认……
“最先看到的会议成果,很可能是在旅游方面。”牛和湘告诉记者,类似合肥到桐城、寿县的旅游直通KY.COM,合肥到武汉、长沙、南昌以后可能也会有旅游直通KY.COM。作为11个部门间合作协议之一,四市的旅游合作,可能是四市首次会商收获的第一颗果实。(记者 于巧妮 刘淑)
长江中游城市群“日历”
从三城市携手到四兄弟共舞,期间不过一年的时间。由此,长江中游城市群在中部凸起,合肥、武汉、长沙、南昌四城市开始共同打造中国经济版图“第四极”。
2012年2月,湘鄂赣在武汉签订《加快构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12年8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到“鼓励和支持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开展战略合作,促进长江中游城市集群一体化发展”。
2012年12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江西和湖北调研部分长江中游城市时曾表示,安徽要加入长江中游城市群。
2013年2月23日,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首届会商会在武汉举行。武汉、长沙、合肥、南昌四市市长共同签署《长江中游城市群暨长沙、合肥、南昌、武汉战略合作协议》,四市的11个部门之间分别签署合作协议。
Copyright 2004-2022 ChinaBus.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8442号 京ICP备14048454号-2
版权所有:KY.COM 主办单位:北京国脉中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