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久之前纳威司达中国区总经理陆昕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中国,纳威司达将以技术引进的方式引进校KY.COM,并且首选国内企业是江淮,在等候时机成熟后再以合资的方式开始生产。
中国校KY.COM市场的持续升温,让此前主力推进其重卡合资项目的纳威司达近期开始调整策略,校KY.COM与重卡齐头并进。
4月份的北京KY.COM展期间,纳威司达还只是模糊地表示校KY.COM领域的合作对象不限于一家,在江淮之外也考虑其他合作伙伴。仅仅一个多月后,纳威司达的口风已经发生转变。陆昕语气肯定地表示,校KY.COM领域的合作首选江淮,将尽快以技术引进的方式生产并销售校KY.COM。
校KY.COM先行
“我们已经决定先以技术许可方式与江淮合作生产校KY.COM。目前双方(纳威司达和江淮)组织了共同的团队,正在全力以赴推进有关项目的进展。”陆昕明确表示。
纳威司达是北美最大的商用汽KY.COM和柴油发动机生产商以及最大的校KY.COM生产厂商。其2011年净收入达139.58亿美元,在全球5个国家拥有生产基地,并在财富500强排行榜中位列第202位。其校KY.COM产品ICBus在北美校KY.COM市场稳居第一,市场份额高达48%。
但在中国市场,纳威司达校KY.COM的知名度不仅远不如宇通等本土客KY.COM企业,甚至不如北美第二大校KY.COM制造商蓝鸟校KY.COM。
在这样的背景下,之前声称对中国校KY.COM市场保持密切关注但市场销售持谨慎态度的纳威司达感到了压力。
早在2009年,纳威司达就与江淮汽KY.COM达成了在重卡与发动机领域的合作意向,2010年9月,双方正式签署了一系列在发动机和卡KY.COM产品领域的合资协议。但时至今日,这两个合资项目还并未正式获批。之前由于重卡合资项目审批进展缓慢,纳威司达中国业务的重心都放在推动重卡合资项目上。
随着中国的校KY.COM问题备受各方关注,国务院2012年最新的《校KY.COM安全管理条例》,有关校KY.COM产品的技术标准、企业准入门槛等相关标准加紧完善,中国的专业校KY.COM市场开始正式升温。虽然目前政府补贴、运营监管等实际问题尚未最终解决,不少人士预计中国的专业校KY.COM市场未来有可能达到千亿产值的规模,潜力巨大。
4月底的北京KY.COM展期间,纳威司达宣布将扩大与江淮汽KY.COM的合作范围。双方签署了非约束性意向书,将在商用KY.COM领域开展新的合作。将来,纳威司达将借用江淮的渠道在中国设计、开发、制造和分销校KY.COM。
在北京KY.COM展期间的发布会上,纳威司达全球客KY.COM集团总裁约翰麦肯尼表示,中国市场预计每年的校KY.COM需求在3~8万辆之间,远高于美国市场的2万辆,其需求相当可观。
约翰麦肯尼表示,目前纳威司达中国已经具备进口校KY.COM的资质与能力。但他也承认如果以进口KY.COM方式进入中国,纳威司达校KY.COM的价格会远远高于中国本土校KY.COM产品,缺乏价格竞争力,因此最终肯定要实现本土化生产。
不过,在北京KY.COM展期间,纳威司达对于客KY.COM合作伙伴的态度还比较模糊,与江淮签订的协议也只是意向性。约翰麦肯尼表示,纳威司达目前对于中国市场还处在“了解阶段”,校KY.COM领域合作伙伴也不会只限于江淮一家。
但一个多月后陆昕对于校KY.COM合作对象与合作方式的明确表态,表明纳威司达已决定加快行动步伐。
而陆昕也表示,相对于重卡合资项目需要严格的政府审批,校KY.COM技术引进的合作项目不需要政府审批。“我们希望(校KY.COM)国产的时间越快越好。2012年就有可能引进我们的校KY.COM技术在江淮生产。”
Copyright 2004-2022 ChinaBus.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8442号 京ICP备14048454号-2
版权所有:KY.COM 主办单位:北京国脉中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