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的“2012北京国际道路运输、城市公交KY.COM辆及零部件展览会”上,除了宇通、大金龙、中通客KY.COM等国内的主流客KY.COM企业参展外,美国纳威司达、蓝鸟等国外参展商隆重登场,开始新校KY.COM研发竞赛展示,并展出了IC品牌的两款经典校KY.COM。
而在同期举行的第63届中国教育装备展上,一汽客KY.COM有限公司正式推出三款校KY.COM,包括9米长头校KY.COM、7.5米长头校KY.COM和7米平头校KY.COM。
而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二届北京国际KY.COM展上,纳威司达宣布将扩大其与中国卡KY.COM制造商安徽江淮汽KY.COM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范围,双方将在商用KY.COM领域开展新的合作:为中国市场设计、开发、制造和分销校KY.COM。
一直聚焦中重卡领域的东风商用KY.COM公司也推出了其最新开发的EQ6600S4D长头校KY.COM,意在该细分领域展开新的攻势。
中外KY.COM企为何竞相逐鹿校KY.COM市场?在纳威司达中国区总经理陆昕眼中,未来中国校KY.COM年销量有可能达到10万辆,这一数字相当于美国市场的4倍。如果一切期望成真,那么中国将无疑为美国校KY.COM企业带来发展的“第二春”。
新版《专用校KY.COM安全国家标准》(下称“校KY.COM新国标”)已于5月1日起正式实施,中国公路学会客KY.COM分会副秘书长佘振清告诉法治周末记者:“我们之前对校KY.COM市场的估计有些乐观,国家近期相继出台的《校KY.COM安全管理条例》、校KY.COM新国标、《专用校KY.COM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一系列法律法规,一定程度规范了校KY.COM市场及运营制度,但对于市场销售而言,却并非利好。”
争抢市场
这是一组所有客KY.COM企业都曾计算过的数字:目前中国有9000万名学生儿童需要乘坐校KY.COM,专业校KY.COM的市场容量将超过100万辆,每年的更新需求也将达到15万辆。如果每辆校KY.COM价格以中间值30万元来计算,乘以100万辆,那么得出的数据是3000亿元,加上保养维修及其他费用,全国校KY.COM市场总规模将不会低于4000亿元,这对各校KY.COM生产、运营企业来说是一块巨大的蛋糕。
“哪怕未来纳威司达的校KY.COM产品在中国市场所占份额只有10%,其数量已经远远大于我们在全球其他市场的销量。”陆昕认为。
这些数字令以蓝鸟和纳威司达为代表的外国校KY.COM生产商义无反顾地向中国市场狂奔,也让越来越多的客KY.COM企业加入到校KY.COM的“争夺战”中。一个典型的事例就是,在今年2月举办的首届中国校KY.COM展中,就有22家客KY.COM生产企业拿出了自己的校KY.COM产品。
“事实上,目前的校KY.COM技术也都大同小异,在产品趋同的情况下,谁的产品最先进入市场,谁就掌握了主动权,客户资源目前对校KY.COM生产企业至关重要。”曾在中大客KY.COM任职的项目经理对法治周末记者表示,现在国内校KY.COM市场是客KY.COM企业竞争最激烈的地方。
在2011年年报中,宇通公司特别将产能问题列为“公司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新的校KY.COM基地正在建设之中。对此,宇通相关人士表示,2012年宇通将根据实际情况对校KY.COM产能进行优化调整,确保供应充足。
此外,厦门金龙客KY.COM也在关注其校KY.COM业务板块的一举一动。据了解,厦门金龙客KY.COM已专门设立了校KY.COM运营部门,同时金龙客KY.COM内部的其他职能体系都会参与协调校KY.COM业务发展。
营销策略
两家美国KY.COM企亦在积极布局中国市场,而他们无一例外采用了这样的策略:先通过整KY.COM进口的方式打入中国市场获取知名度,同时物色合作伙伴抓紧项目落地,实现国产化。
纳威司达自2010年9月便宣布与江淮汽KY.COM合资生产中重卡和发动机项目,进入中国市场。但由于审批环节的种种限制,纳威司达的入华步伐一拖再拖。“我们已经决定先以技术许可方式与江淮合作生产校KY.COM,因为技术合作不需要政府审批。”陆昕向媒体透露。
纳威司达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加快校KY.COM入华步伐。
而美国第二大校KY.COM制造商蓝鸟校KY.COM正抓紧时机走在纳威司达的前面。5月16日,蓝鸟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霍菲尔向媒体透露,中国合作伙伴将在近期浮出水面。
加快国产化的背后,是美国校KY.COM企业主动放下身段,与国内客KY.COM厂贴身肉搏,而国内厂商也纷纷加紧布局。
“目前,国内校KY.COM市场中70%的产品约为6至9米的校KY.COM,均价在15万元左右,国内有的客KY.COM企业甚至能做到7万至8万元,但它们并不是我们的假想敌。国产化后,我们直接对标的产品还是宇通。”陆昕说。
据了解,目前宇通客KY.COM在专用校KY.COM市场的占有率已近半壁江山。宇通公司为法治周末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4月份,国内累计销售校KY.COM(含6米以下)已达8490辆,占同期国内客KY.COM总销量的11.86%。宇通1-4月份累计校KY.COM销量2734辆,占行业大中轻型校KY.COM总销量的32.2%,占行业大中型校KY.COM(不含6米以下)总销量的37.6%。
宇通公司在面对来自国外的竞争者时,颇显淡定,在回答记者问题时,宇通公司表示:“从电子化、信息化,新技术的应用上,国外的企业不一定比中国企业快。至少目前还没看到它们用互联网系统来运营、参与这种情况。”
“客KY.COM行业就一直是自主品牌的天下,生产的校KY.COM也是性价比很高。高档豪华客KY.COM在国内的销量是很小的,这个道理也同样适用于校KY.COM。”业界评论员宇辰认为,现时国内校KY.COM的重点市场是农村,他们对价格十分敏感,而蓝鸟和纳威司达的校KY.COM售价均较国内同类型产品高出两三倍,并没有价格优势。
期待过高
尽管佘振清之前对校KY.COM市场的发展做了乐观的估计,但新国标实施后,佘振清对记者表示,校KY.COM市场的发展并没那么乐观。
“从出台的一系列规定看,国家仍把校KY.COM当成是城市公交系统一个补充,而不是单独一块。”佘振清说。
“事实上,《校KY.COM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有很多地方是出乎我们意料的。”一位国内大型客KY.COM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条例》规定校KY.COM作为公交系统的补充KY.COM辆存在,并以公交优先、就近入学为精神,在财政补贴办法上则更多是由地方政府来主导去筹措解决,这些跟原来市场的预期都完全不一样。此外,在准入门槛上,标准一再降低,几乎等于没有门槛了,实际上,这样的管理条例是没有执行力的。
他预测,如果过去业界对校KY.COM市场规模的预期是近5年内达到100万辆的话,那么现在很可能只有原来期望的十分之一左右的量。
对此,宇通公司的副总王文兵亦认为:目前国内校KY.COM准入资质仅维持十家左右的企业就能保证市场有足够的竞争强度,如果非得把标准放低到四五十家企业都能进的话,这个标准定和不定也就没有什么大区别。
现实数据似乎印证了这样的判断,据相关数据统计,在2月校KY.COM销量创下2925辆纪录后,三四月校KY.COM销量进入稳定期,月均销量保持在两千辆左右。照此发展,2012年校KY.COM销量将在2.5万辆左右,与之前估计的5万辆相去甚远。
更令人沮丧的一份调查显示,目前北京城区学生中只有3%的人乘坐校KY.COM出行,其余均选择公共交通和私家KY.COM等交通方式。
更为重要的是,校KY.COM购置和运营所需资金尚未有具体的法规予以明确。
根据《条例》第三条:支持校KY.COM服务所需的财政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担,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这意味着,地方政府对校KY.COM的财政支出幅度将直接决定着国内校KY.COM市场的未来,而客KY.COM企业与地方政府的业务沟通能力,也将决定校KY.COM订单数量。
“这是最重要的问题,没有钱,谈市场什么的都没有用。购买校KY.COM只是消费环节的第一步。按照每辆校KY.COM年均10万至15万元运营成本来看,后期校KY.COM运营环节财政缺口明显,而这才是考验校KY.COM厂商的难点所在。”佘振清说。
Copyright 2004-2022 ChinaBus.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8442号 京ICP备14048454号-2
版权所有:KY.COM 主办单位:北京国脉中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