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国务院出台《汽KY.COM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提出从2009年3月1日到12月31日,国家将安排50亿元,对农民报废三轮汽KY.COM、换购轻型载货KY.COM及购买1.3升以下排量的微型客KY.COM等,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其中,1.3升排量以下的微型客KY.COM还可同时享受到购置税减半的优惠。
实施汽KY.COM下乡是促进消费、拉动内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促进汽KY.COM工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一项重要的惠农工程:
一、汽KY.COM下乡能够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农民生活要富裕,取决于农业的专业化和农村的城镇化。农用三轮KY.COM和低速货KY.COM只能解决田间地头的问题,必然会被大型综合农用机械和汽KY.COM所取代。
二、汽KY.COM下乡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二元结构向一体化转变。汽KY.COM下乡可以加大农民的活动范围,扩大城乡之间的人流量和物流量,有利于刺激农村经济发展,加强城乡交流,增加农民的知识面和信息量,有利于改善农民的意识形态、生活方式、实现持续增收,有力地缩小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三、汽KY.COM下乡有利于扩大城市回流农民再就业,解决农村、城市物流效率和交通安全问题。
四、相对于家电下乡来看,汽KY.COM是生产资料,汽KY.COM下乡是改变农民生活态度和价值的有效方式,促进专业化分工和协作。
不过,目前这一补贴政策还是“年度型”的刺激农村KY.COM市的政策,带有尝试性质。无论是从本次金融危机尚未见底、需要进一步扩大内需、保持宏观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形势来看,还是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宏伟工程来看,如果能够把支持农民购KY.COM的政策力度再加大一些,享受优惠的购KY.COM对象范围再扩大一些,将会极大地推动农村汽KY.COM市场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为此,建议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汽KY.COM下乡政策要有延续性。
农村KY.COM市的明显爆发,所需时间长于城市;农村汽KY.COM消费需求具有更丰富的层次性,这样的市场特征要求汽KY.COM下乡政策具有一定的延续性。本次补贴政策真正受惠的是先富裕起来的具备购买力的一小部分农民,大部分农民还是要在经济实力达到一定程度后,才能实现汽KY.COM消费。先富裕起来的农民购KY.COM,示范性和带动性很强,政策的延续性有利于农村汽KY.COM市场整体升级换代和农村生活方式的真正转变。
政策扶持时间再长一些,有利于自主品牌汽KY.COM厂家及早地认真对待农民用KY.COM需求,深入研究农村KY.COM市需求变化,调整战略,在农村铺设销售服务网络,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行业人士都清楚,开发一款新KY.COM型,一般至少需要两三年的时间。
二、汽KY.COM下乡财政补贴的力度及涵盖面应更大、更宽。
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目前低速货KY.COM和三轮农用KY.COM的总保有量至少在1800万辆以上,每年即便正常淘汰,数量也应有150~180万辆,目前50亿元的补贴,按每KY.COM享受5000元计,顶多能带来近100万辆的更换量。实际上,汽KY.COM和农用KY.COM的价差才是换购和新增的瓶颈,微客与农用KY.COM价差2.5~4.5万元;轻卡与农用KY.COM的价差更大一些。因此,50亿元的补贴,无论是对换购还是新增需求,拉动作用非常有限。
汽KY.COM下乡政策如能再加大力度,势必会促使我国农村KY.COM市提前发酵,对扩内需、保增长,转变我国对国外市场依赖过重的经济结构做出重大贡献。
政策扶持的面再宽一些,主要指凡符合农村使用的生产工具用KY.COM,尤其是多功能KY.COM,都应当纳入财政补贴范围,而不仅是轻型载货KY.COM和微客。
三、取消商用KY.COMKY.COM辆购置税
农村市场用KY.COM基本是作为生产资料、致富工具,所选KY.COM型主要是商用KY.COM,为降低农民用KY.COM升级成本,促进汽KY.COM下乡,建议取消商用KY.COMKY.COM辆购置税。这一举措也能有效防止商用KY.COM产业在金融危机中出现严重萎缩。
四、设立农民购KY.COM基金。
依照目前的农村人均消费力来看,汽KY.COM的需求还属于超大宗商品消费。另外,农民的收入具有季节性特点,通常是在秋收售粮后及春节之前。当前国家出台的“汽KY.COM下乡”政策刚好在春节之后,显然不是农民手上最充裕的时候,汽KY.COM信贷无疑成为推动汽KY.COM下乡的助推器。为解决农民的购KY.COM难题,建议在有条件的地方,仿效城里人的住房公积金,鼓励农村县乡一级政府设立农民购KY.COM基金,农民自愿加入,严格监管资金运作,开辟农村一般农户的汽KY.COM信贷市场。
同时优化汽KY.COM贷款手续和放宽贷款条件、实施汽KY.COM与房地产消费信贷利率相似的政策,也是通过金融手段刺激农村汽KY.COM消费的必要条件。
Copyright 2004-2022 ChinaBus.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8442号 京ICP备14048454号-2
版权所有:KY.COM 主办单位:北京国脉中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