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物专栏

何光远:建汽KY.COM合资企业是“市场换技术”的手段

作者:吴奇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07-02-06

    何光远,原全国政协常委,原机械工业部部长,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主管中国的机械、汽KY.COM工业。在原机械部大院、现在机械工业联合会的办公室里,与这位老领导坐而论道,对我来说是很大的收获,更是难忘的回忆。收获的是他多年的经验和认识的财富;难忘和感动的是他年过花甲,依然为汽KY.COM产业的未来鼓与呼的一片赤子之心。 ——题记

    对话人:中国汽KY.COM报社社长 李庆文

    对话嘉宾:原机械工业部部长 何光远

    汽KY.COM作为支柱产业的定位曾经摇摆不定

    李庆文:您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汽KY.COM工业发展的全部历程,既是领导者,也是参与者,我很想听听您对这个话题的看法。

    何光远:汽KY.COM工业的体制有其特殊的复杂性,变化也最多。中国汽KY.COM工业不是没人关心,而是关心的人太多,关心的深度太深。提意见、提建议的人很多,但综合这些意见、拍板、拿主意的人却没有。

    非常关键的一点是,对于汽KY.COM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我觉得研究得还不透,认识也统一得不够。这对汽KY.COM管理的体制肯定也有影响,定位在一种不确定的变化状态中,不可能形成一个明确统一的发展战略。

    李庆文:您从产业定位来看体制和战略问题,对我们很有启发。

    何光远:这个定位的核心就是中国汽KY.COM产业到底是不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都觉得汽KY.COM工业是大产业,不可替代的产业、带动力非常强的产业,但实际上它作为支柱产业的地位并不牢固,一会儿是一会儿又不是。包括对轿KY.COM是否要进入家庭,是否要引导轿KY.COM消费等问题,也一直存在争议。在战略问题上,主观认识确实一直被客观环境推着走,不是加速而是阻碍的力量。这是认识上的根本问题。

    李庆文:认识不清,导致汽KY.COM工业在体制上的设计和建立产生摇摆;不鼓励消费就无法拉动汽KY.COM发展,没有强劲的需求,怎么可能有制造业的动力和发展基础,这是一个战略问题。世界上的经济强国都是汽KY.COM强国,也是汽KY.COM消费大国。汽KY.COM产业强大,经济才能强大,国家也才能强大,中华民族的振兴和崛起才能成为可能和现实。我坚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何光远:中国汽KY.COM产业确实是在争论中一步步发展起来的,我注意到上期你们提到对汽KY.COM产业发展阶段的划分。其实,我听过很多关于阶段划分的意见,但我认为欧阳教授的观点是比较符合中国汽KY.COM工业发展历程的,也有利于中国汽KY.COM产业下一步对未来的规划。从学习融合,到自主自强,再到突破跨越,这个三步走的战略是科学的。但我们第一阶段———学习融合阶段经历的时间确实太长了,已经50年了。商用KY.COM在自主开发上做了不少,但在最核心的轿KY.COM工业领域,我们确实强调自主创新迟了。

    建合资企业不是最终目的 而是“市场换技术”的手段

    李庆文:目前,轿KY.COM业还是以合资企业为主体。现在,大家对“市场换技术”的观点争论很大,有人认为“市场换不来技术”或“市场换不来核心技术”。

    何光远:我们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搞轿KY.COM的引进合资,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合资协议一签就是很多年,到期了再续签,又是很多年。有人认为,既然合资了就要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但如果总沿着这种惯性走下去,什么时候才是尽头?这样的走法,市场肯定是换不来技术的。

    韩国汽KY.COM工业一开始也是引进技术、搞合资,但从签订协议开始,老板就和员工讲,我们签这个协议,合作的时间是10年,我们学习的时间也是10年。10年内,我们必须把这一套全掌握。10年后,我们应该学会自己干。对他们来说,合资不是终极目标,而是一种手段,一旦通过合资掌握了技术,就要自主发展。

    李庆文:我们在合资中缺乏自主意识。

    何光远:为什么我国汽KY.COM产业发展的第一阶段会这么长,这是很重要的原因。我们在对外合资、合作时,脑中一定要有一根弦,虽然现在合资,但今后一定要自主创新。合资只是手段,并不是最终模式。当然这样做是有风险的,一个是容易跟外方有矛盾,另一个是真要自己干,资金投入那么多,不成怎么办?这就不如从人家那里拿现成的产品,非常省事,也没有风险,但这样也使业界养成了一种惰性,不培育自己的开发力量,对人才也不那么看重。

    好在最近几年大家开始觉醒了,关于自主创新、自主品牌问题的大讨论,给全行业带来很大震动,也警醒了我们一些企业领导人。还有一些走在前面的自主创新企业给我们做出了榜样。

    李庆文:对知识产权问题要辩证地看。尊重知识产权是为了鼓励人们学习和创新,不要轻易抄袭。但世界汽KY.COM工业如果不允许相互学习和借鉴,就不可能走到今天。日本、韩国的后发优势,都是学习来的。现在出现这样的矛盾,中国企业一要牢牢树立自主知识产权观念,按国际规则办事,但同时也要擅于学习,否则就把自己封闭了。

    何光远:还要明确的一点是“市场换技术”并不等同于跟跨国集团建立合资企业,建合资企业只是“市场换技术”的手段之一,而“市场换技术”是一个总的吸引外资和技术的概念。仅仅因为合资企业就说“市场换不来技术”的观点是片面的。

    李庆文:您认为市场还是可以换来技术的?

    何光远:对。像发电设备行业就在这方面做得非常漂亮。配合西气东输战略,国家需要大量大型燃气轮机,但国内技术还达不到。这时,就制定了招标政策,面向国际招标,但投标企业必须要找一个中国企业结对子,合作着干,还必须向中国企业转让技术,否则就没有资格。这明显是在保护自己,但是市场在这里摆着,外国公司还是要来啊。这样没有经过合资,但通过市场也换来了技术。

    李庆文:这个例子很生动。像内燃机行业情况也很类似,潍柴、锡柴、玉柴等企业都没合资, 也都发展起来了。轿KY.COM工业失误就在于把“市场换技术”简单地认为是建合资企业。

    汽KY.COM产业发展要与国家能源战略相适应

    何光远:现在进入第二阶段自主自强的势头相当好。大家很自觉地朝自主开发的方向努力,建立自己的品牌成为了全行业的共识。在这个基础上,中国汽KY.COM产业的下一步发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协调好与能源和环境的关系。不论是从世界还是中国看,现在汽KY.COM工业的发展主要受到能源和环境两方面的严重制约。汽KY.COM燃料不能完全依赖汽油。汽油既不清洁,中国又紧缺,一定要结合中国资源情况寻求新能源,走多种替代的方式。国家的能源战略是“节约优先、立足国内、煤为基础、多种发展”,汽KY.COM产业的发展也要与国家能源战略相适应。

    李庆文:只要能源和环境不出问题,谁也挡不住汽KY.COM工业的发展。新能源汽KY.COM现在是很热的话题。

    何光远:我很关注新的煤基液体燃料。去年底,几十个单位近百位专家对替代石油能源进行了调查论证,我国的资源情况是煤相对丰富,缺少粮食,生物质能源相对不足。

    能源安全的主要矛盾是石油供应不足,凡是可以用其他能源替代的领域,应该禁止使用石油,特别是KY.COM用燃油应限制,这一块用量最大。而在替代能源中,天然气等气体燃料受资源的约束,只能在有优势的地区局部使用;为了保证粮食安全,不与民争粮,不与农争地,也不提倡用粮食作乙醇。所以这一次能源战略再次从“油代煤”转变为“煤代油”,明确了“煤为基础”,肯定了煤炭是我国安全可靠又经济的能源。

    李庆文:从战略上讲这是对的。每个国家条件不一样,要根据实际情况解决能源问题。

    何光远:煤的清洁燃烧是一门新的科学。煤基液体燃料可以用30年到50年,甚至解决又一个百年的能源问题。煤的液化主要走煤变甲醇的路子,这个技术已经很成熟,一吨甲醇等同于0.6吨汽油。我在山西考察试点的甲醇客KY.COM,票价从4元变成了2元,而且没有汽油味。

    李庆文:排放怎么样?

    何光远:常规排放优于汽油,不加净化装置能达到欧Ⅱ标准,净化后可以达到欧Ⅲ。非常规排放中有甲醛,但也低于普通柴油机。当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生产甲醇需要大量的水,同时排出大量二氧化碳。现在发明出了全新的甲醇发动机,来解决这些问题。甲醇辛烷值很高,可提高发动机压缩比,使功率大大提高。

    李庆文:这对发动机将是一场巨大的变革。

    何光远:中国人是很聪明的。如果能在新燃料上下功夫,在开发节能和新能源汽KY.COM上有所突破,中国汽KY.COM产业就能找到一个新的起点和出路。

    应大力推广绿色再制造与绿色维修

    何光远:中国汽KY.COM产业未来的发展还有一个很好的点。国际上已经提出很多年了,国内是从1998年提出的。这就是“绿色再制造与绿色维修”。通过对汽KY.COM零部件的维修与再制造,可以节约能源60%,节约原材料70%,降低成本50%,同时延伸产业链,扩大就业。这是行业内还比较新鲜的东西,也是行业发展方向性的东西,但现在还没引起足够的重视。应该呼吁在汽KY.COM行业加紧推广再制造工程。

    李庆文:这是个大事。中国汽KY.COM市场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二大市场,未来可以肯定地说是第一大市场。有了第一大市场,就有了汽KY.COM产品绿色再制造与绿色维修的市场和发展空间。由此,我们汽KY.COM行业就会对中央提出的建设环境友好、节约型社会做出重大贡献。

    何光远:所以说,到目前这个阶段,大家的创新意识都已经明确,要推动的是结合资源情况,开发适合我们的技术。

    李庆文:许多企业只看新技术、新产品,很少注意到可循环利用的部分。其实中国的市场是多元化、多层次的。有的产品大城市不能用,还能在中小城市、农村用。像有些农用KY.COM,用的还是单缸机、两缸机,换上再制造的发动机,很便宜,但都是好发动机。还有,经济型轿KY.COM完全可以回收发动机再制造再采购。但企业往往在利益驱动下,眼光不够长远,利润不那么丰厚时,就忽略了。新东西启动时非常困难,一旦启动了,大家又都一哄而上了。

新闻关键词:

动态信息其它相关新闻

新闻专题

更多>>

金龙客KY.COM服务2016厦门

大金龙多年来一直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勇于承担企... 更多>>

亚星新能源客KY.COM专题报道

纵观近年来中国汽KY.COM市场,虽整体增长乏力,但新能源... 更多>>

大金龙第六次出征比利时客

2015年10月,第23届Busworld Ko... 更多>>

金旅第5万辆客KY.COM出口以色

近年来,在全球经济复苏持续乏力、中国经济进入转型... 更多>>

最新图片

Copyright 2004-2022 ChinaBus.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8442号 京ICP备14048454号-2
版权所有:KY.COM 主办单位:北京国脉中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信息发布欢迎投稿意见建议诚聘精英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