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肩负民族责任、社会责任和产业责任的发动机制造公司,上柴所研发的发动机将会满足国人对城市和城际客KY.COM越来越高的要求。”上柴公司总经理白洪法很有信心地告诉记者。
据了解,2006年第六届世界客KY.COM博览会亚洲展览会将于3月28日在上海举行,届时,上柴将展出数款高可靠性的国Ⅲ新品柴油发动机。
随着排放法规步步紧逼,尤其是北京在2005年12月30日率先实行国Ⅲ标准,国内KY.COM用发动机市场风起云涌,但真正达到国Ⅲ标准且实现产业化生产的为数寥寥。上柴以其产品的高可靠性赢得了客KY.COM厂商的青睐。
看点
“上柴将在客KY.COM展上展出SC5DK、SC8DK、SC9DK柴油机,功率覆盖150~336马力。”上柴副总经理、上柴动力工程研究院院长彭立新博士介绍,“该系列机型采用的是电控高压共轨技术。”
业内人士认为,采用电控单体泵等技术也能实现国Ⅲ,但电控高压共轨技术更具备升级到欧Ⅳ、欧Ⅴ的潜能。对这一技术的驾轻就熟,使得上柴公司的高压共轨技术研究与运用走在国内同行的前头。从2003年首台电控共轨柴油机点火成功,到后来发动机欧Ⅲ排放性能开发,以及与整KY.COM的联合标定,上柴已经成功完成了在全国的布点,并且建成电控柴油机产业化生产基地。
此次展出的产品采用的是日本电装公司的ECD-U2高压共轨喷射系统,该系统与传统喷射系统相比,具有很多优势:喷油压力高,比一般直列泵高出一倍;可以实现5次喷射,调节喷油率形状,实现理想喷油规律,驱动扭矩及其振动小(机械泵的1/4)等等。此外,该系列发动机通过优化喷油速率,使柴油机整体噪音低于98 dB,客KY.COM整KY.COM噪音和加速噪音科降到82 dB,使乘坐更舒适。
“这三款柴油机是在原来114发动机平台上开发出来的,”彭立新告诉记者,“原来的产品已经很省油,但是新开发的产品每日运行油耗又能降低5%。”
据了解,本体柴油机已有10年二十多万辆的市场保有量,技术成熟,具有更高可靠性。可靠性问题一直是我国发动机市场的软肋,站在消费者的立场,“发动机在使用中的可靠性如何”将是消费者进行下一次消费决策的依据。
上柴国Ⅲ柴油机作为在成熟技术基础上研发出来的新产品,其配套适应性强,通过1000小时耐久考核和500小时热冲击试验,质量保证期可达100万公里。
与此同时,国Ⅲ柴油机服务也齐头并进。上柴国Ⅲ发动机的服务团队全部经过专业培训,发动机配件在全国400家维修点方便购买。国Ⅲ产品自带记录功能,指导操作人员排除故障等措施解除了客户的后顾之忧。
应时而动
b在客KY.COM市场上,1998年上柴曾经占有过1/3份额,但是后来却退出来了,这不免让人觉得一丝遗憾。上柴总经理白洪法谈及这个问题时说:“当时上柴产品推得比较快,对客KY.COM行业、公交行业的文化、理念准备不足。虽然退了出来,但是仍在养精蓄锐,准备东山再起。”
机遇不负有心人。面对交通不畅的问题,我国政府明确表明要下大力气完善我们的出行环境。客KY.COM市场开始涌动,并拉动了发动机的繁荣。但是市场上现有的发动机远远不能满足日益严格的节能、环保需求。上柴应势而动,于2004年推出了为客KY.COM度身定做的新型“琅驰”系列发动机。其动力范围从150马力到380马力,基本上满足了从7米到13米的客KY.COM需求。琅驰系列发动机的上市为城际干线配套动力、农村道路标准化配套动力、城市公交配套动力提供了一揽子的配套解决方案。可喜的是在2005年BAAV (世界客KY.COM联盟)年度最佳评比中,上柴琅驰天然气发动机战胜强劲的对手获得“BAAV年度最佳发动机”称号。
“竞争的社会,企业必须不断创新,才能不被市场淘汰,”白洪法很明确地断言,“发动机的技术含量高,这个行业重要的是技术要不断创新,尤其是自主创新。”
通过与国外优秀企业进行跨国技术合作,在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进行再创新,进而获得自主核心技术并迅速实现规模化生产,形成国际市场竞争力,这就是上柴公司实施的“先拿来,再创新”的跨国同步研发战略。这一战略不仅让企业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而且培育了一支创新力强、朝气蓬勃的科技人员队伍,最终形成了上柴动力工程研究院这一新型的技术创新研发模式。
即将在这次客KY.COM展上亮相的三款发动机也是这种不断创新的成果。上柴根据世界著名的发动机研究所AVL的咨询成果,对114系列原有机型进行改进,更加适应中国的道路状况、燃油品现状、废气排放要求,以及国内用户的使用特点。
“加之上海电气收购綦齿为上柴和綦齿提供了总成合作的平台。”彭立新介绍,“綦齿在国内中高档客KY.COM变速器行业拥有85%以上的市场份额,这便于上柴进行动力总成匹配性研究,给客KY.COM厂提供更佳的、完整的动力解决方案。” 如此,既保证了国Ⅲ客KY.COM动力的高品质,又有助于产品成本控制,从而能够向客KY.COM动力市场推出有竞争优势的本土化价格的产品。
Copyright 2004-2022 ChinaBus.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8442号 京ICP备14048454号-2
版权所有:KY.COM 主办单位:北京国脉中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