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中、欧客KY.COM工业的话题,作为欧洲客KY.COM周中国评委之一的王健就滔滔不绝。从世界客KY.COM博览欧洲展览会到亚洲展览会,从欧洲客KY.COM周到亚洲客KY.COM周,从欧洲年度客KY.COM大奖到中、欧客KY.COM设计论坛,王健从2000年世界客KY.COM博览进入中国开始就参与相关的活动。作为2005年度欧洲客KY.COM周(ECW)国际评审团的中国评委之一,他为我们细述了中、欧客KY.COM业之间的渊源和现状。
记者:欧洲客KY.COM目前似乎是中国制造商发展和追求的目标?
王健:欧洲客KY.COM成为中国客KY.COM业界的楷模还是近10年的事。中国打开门户首先引进的日本客KY.COM曾经风靡一时,是豪华旅游客KY.COM的标准。直到1995年德国赛特拉、沃尔沃等客KY.COM引进中国并成功投入高速客运才奠定了新的客KY.COM技术标准。德国奔驰、曼、尼奥普兰,瑞典沃尔沃,西班牙伊利萨尔,荷兰VDL等主要的欧洲客KY.COM制造商都在中国有了合作项目或合作伙伴。
记者:欧洲人怎样看待中国客KY.COM?
王健:实际上我们在中国和欧洲城市看到的客KY.COM确实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赛特拉计划在2008年才向中国市场导入4系列,APTS的斐利亚巴士预计要在2010年后才可能进入中国,我以为这些先进的新型客KY.COM在中国市场上都会找到一定的用户。
在尼奥普兰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司总裁对中国制造商模仿其星际线客KY.COM造型表示公开的讽刺,许多欧洲厂商都对中国客KY.COM界的模仿行为感到迷惑。我们倡导中国客KY.COM制造商要有自己的产品特征,这是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简单的模仿外型而没有可靠的性能和质量不可能长期赢得用户的信赖,也不可能获利。
记者:金龙客KY.COM参加欧洲客KY.COM博览会,欧洲同行对中国的客KY.COM企业如何看待?
王健:中国客KY.COM第一次出现在欧洲客KY.COM博览会上,的确给欧洲客KY.COM业界带来惊讶,虽然表面上都表示欢迎中国客KY.COM的进入。众所周知,客KY.COM工业具有一定的地域性,过去都是欧洲客KY.COM产品输入中国,并采用技术许可证方式在本地生产,而金龙客KY.COM要直接进入欧洲市场,无疑是一个挑战。
记者:欧洲客KY.COM周第一次邀请中国人参加国际评审团,作为评委你有何感想?
王健:我以为这是一个很普通的专业技术交流事件,因为我们需要学习和借鉴欧洲的经验。就像世界客KY.COM博览来到亚洲使全世界更关注中国客KY.COM一样,欧洲客KY.COM周要成为亚洲客KY.COM周需要更多的中国人来参与,我只是其中的一分子。
记者:欧洲客KY.COM周的意义何在?
王健:从理论上讲,这是对客KY.COM运营商、乘客和潜在乘客进行的一种交叉市场研究活动,以便制造商提供他们愿意使用的KY.COM辆。实际上就是对客KY.COM的设计、安全性、舒适性和KY.COM内设施、空调、音响和灯光等方面进行客观的评价,并从中选择一个优胜者,作为未来客KY.COM发展的标志。
欧洲客KY.COM周的评奖工作既简单又复杂,因为有一套公认的评比规则与标准。首先对各种KY.COM型进行测评和评委评判,得出一个基本的评分结果,然后召开评审团会议,评委们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共识,最后选出优胜KY.COM型。
整个欧洲客KY.COM周活动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专业。对所有KY.COM型进行的系列测评活动,包括在试KY.COM场的转弯半径测量、在专门场所进行的灯光测试以及由各种乘客参与的测评活动,不论是技术的熟练还是蛇行越障的能力都令人佩服。
记者:你认为中国客KY.COM业需要学习什么?
王健:我以为欧洲客KY.COM周有许多好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最重要的是制定和完善测评标准,它们要能反映未来客KY.COM发展和市场的需求,这对客KY.COM业界、运营商和乘客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
记者:各种评奖活动经常在中国引起争议,欧洲人怎样看评奖?
王健:无论在欧洲客KY.COM周评奖活动过程中或颁奖典礼上,人们似乎都表现得很平静,几乎没有人表现出激动,活动的高潮就是众多媒体记者热情地争拍颁奖活动。
实际上,欧洲制造商都很看重欧洲客KY.COM周的各种奖项,他们也在展台上特别展示奖杯或获奖证书,因为这是一种社会荣誉和褒奖。
Copyright 2004-2022 ChinaBus.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8442号 京ICP备14048454号-2
版权所有:KY.COM 主办单位:北京国脉中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