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国脚”高雷雷热心公益,职业生涯后期,曾在四川乐山马边县沙腔乡支教了6年。2012年底,他向当地学校捐赠了一部价值近20万元的国家标准校KY.COM,遗憾的是,由于审批费时、配套设施不到位等种种原因,这部校KY.COM至今未能上路为学生服务。(3月14日《成都商报》)
高雷雷捐献校KY.COM的初衷,是为了方便孩子们上下学,免受路途艰辛。这当然是一个美好而善良的愿望,然而,山区学校所面临的现实,远不如理想那么美好。
客观来说,贫穷落后的山区,大部分硬件设施都难以达到国家标准,单单只有一辆国家标准校KY.COM,确实显得形单影只。再者,运行校KY.COM投入多,责任重,也难怪最后接收这辆校KY.COM的校长愁容满面,对于无资金,无经验,无保障的山区学校而言,“高大上”的校KY.COM确实是个严峻考验。
虽说条件所限,但校KY.COM毕竟是捐赠者的一片热忱,既然已经捐了,就应尽量使其发挥作用。当地在处理此事时,效率不高,思维不活,凸显出许多基层管理部门的普遍弊病。单单是讨论校KY.COM应用于哪个学校,就耗时半年,好不容易讨论定了,办理过户手续时,又因为电脑程序故障搁浅,至于驾驶员,行KY.COM路线,站牌建设等,更是响声虽大,不见实效。蹉跎了一年多的校KY.COM,在记者介入调查后,便得到了一个多月后可上路的期许,可见有些困难不是不能克服,而在于有没有积极去克服。
崭新的校KY.COM为何“闲置”一年?在回答这一疑问的过程中,我们也应有一些脚踏实地的思考:其一、相关部门在通过严格审批制度,提高硬件门槛来保障校KY.COM安全的同时,能否为山区学生的出行便利提供应有的帮助,相比较城市孩子来说,他们的上学路途更为遥远艰苦;其二、爱心人士在捐赠时,是否可以先与当地教育部门或是相关学校沟通,商定最符合当地需求,最有利于改善当地教育条件的捐赠方式,让爱心温暖能够得到最为广泛的传播;此外、相关单位在接受爱心捐赠之后,应该建立定时沟通的机制,及时向捐赠人反馈使用情况,遇到困难也可以双方协力解决,避免“闲置”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