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能源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小丽
面临能源结构的调整和较大的节能减排压力、面对气源资源紧张众人担忧中的“气荒”“气贵”、面对中国石油与天然气供给的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整个交通运输业似乎都在为“气”担心。
我国的现有能源格局怎样?新能源资源、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如何?天然气勘探开发对减少石油依赖及提高我国能源自给力有多大影响?这些问题亟待高手给予解答。
近日,《运输经理世界》采访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能源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刘小丽,她在极度繁忙的工作间隙,为记者分析讲解了中国现有能源格局及变革希望之所在,尤其讲解了天然气家族中的“新宠”——页岩气的储藏、勘探、开发等问题。
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新兴能源产业即将迎来井喷之日。
能源消费过度依赖煤炭
《运输经理世界》:刘主任,您能给我们宏观概括一下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吗?
刘小丽:我国是当今世界第二位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目前,我国能源消耗总量已居世界第二位,约占世界能源消耗总量的11%。
长期以来,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比重最高,约占70.6%,超出世界平均水平近42个百分点,天然气比重最低,仅占3.7%,远低于23.8%的世界平均水平。
在本世纪前30年内,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构成中仍将占主体地位,这种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我国能源消费过度依赖于煤炭资源,天然气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推进绿色、环保、低碳经济的呼声日渐高涨,促使各国能源结构不断优化。我国作为一个迅速崛起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重任务。为了保护环境并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改变能源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开发和利用可再生、清洁的能源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缺口巨大 对外依存度约30%
《运输经理世界》:道路运输企业比较担心的问题就是“气荒”。那么,我国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是多少?有数据说已经接近60%了,是这样吗?国内天然气市场的供需现状如何?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变“气荒”的现状?
刘小丽:我国天然气产量与需求量均快速增长,但未来需求缺口有可能不断扩大。
中国已是世界第四大天然气消费国,中国的天然气需求在2011-2015这五年内可能会增加一倍。据预测,到2020年,可能要达到3500亿立方米的年消费量。
目前,国内天然气年产量基本稳定在1000亿立方米左右,且产量增速有所放缓。我国天然气缺口将达800亿立方米以上,只能依靠大量进口。拿2011年的数据来说,中国55%的石油和30%的天然气依靠进口。
而同样作为能源需求大国,美国则不同:石油进口从10年前的70%,降到目前的不到50%,天然气的价格也在最近的十年里下降了80%。
所以,让我们记忆犹新的是,2009年出现了天然气供不应求的情况,各地均出现了“天然气荒”。
我国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60%!这个数据是夸大了,实际是接近30%左右。
但尽管如此,中国石油与天然气供给的对外依存度仍在不断攀升,我们的能源安全问题仍然十分严峻。积极开发中国天然气后备资源是当务之急。
当前,我国正在采取有效措施,加快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以进一步遏制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进口及“气荒”的问题。
非常规天然气资源蕴含希望
《运输经理世界》:那么,可以这样理解吗——加快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是变革中国现有能源格局的希望所在?
刘小丽:是的。中国基础能源对外依存度过高将严重威胁国家的能源安全,其中天然气和石油相比更加严重。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还可以从国际市场上购买,但天然气主要靠管道进口,而且受区域分布的影响,我国大部分管道天然气进口又局限在周边几个国家,因此面临的风险可能会更大。
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非常规能源,就被寄予了变革中国现有能源格局的希望。
所谓非常规能源,通俗讲是指以页岩气、致密砂岩气、煤层气以及天然气水合物为代表的在常规条件下无法开采获得的油气资源,亦可理解为必须有政府补贴或者政策扶持方能具有开采经济性的资源。
眼下,页岩气在非常规天然气家族中异军突起,被认为或是其中最具开发潜力的能源形式。这一点已经被美国所证实。过去5年间,美国页岩气产量增长近20倍,成为全球最大天然气开采国。页岩气在美国天然气产量的占比升至1/4左右,美国甚至预期其天然气即将出口,并引发全球天然气价格大幅下滑。
面对难以抑制的能源消费总量与日益沉重的节能减排压力倒逼,我们没有理由不动心!
对我们来说,“页岩气”是最近几年才兴起的字眼。而在美国,它已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并成功产业化,使美国一跃成为天然气产量世界第一的国家。
页岩气在我们国家起步较晚,但我国有着丰富的页岩气资源,有效勘探开发将会加快提高天然气在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保障中国能源安全供给,改善中国能源结构,对未来的国民生活和国家的国际地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页岩气开发前提:技术自主化
《运输经理世界》:页岩气与其他能源相比,有何特点?加快我国页岩气开发的关键所在?
刘小丽:页岩气这种存在于页岩中的天然气,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资源。由于储存位置特殊,其开采难度要大于普通的天然气。直到上世纪80年代,美国也才找到了适当的开采方法——水力压裂法,从而吹响了“页岩气革命”的号角。
与常规天然气相比,页岩气分布范围广、厚度大,且普遍含气,这使得页岩气井能够长期地以稳定的速率产气。页岩气田生产周期长,开采寿命可达30-50年,甚至更长。较长的开采时间保证了页岩气的经济性好。
页岩气的发展有很长的路要走,当务之急是试验区建设和技术攻关。其中又以技术自主化为最关键。
《运输经理世界》:我国页岩气的储量有多少?目前开采量有多少?国家有哪些扶持政策?
刘小丽:我国的页岩气资源至少不低于美国。其资源前景和开发潜力是巨大的。2011年4月,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发布报告称,全球页岩气可采储量为6622万亿立方英尺,其中美国为862万亿立方英尺,中国则高达1275万亿立方英尺(约合36万亿立方米),为全球第一。甚至有媒体称,如完全开采,可使用近200年。
已有机构预测2015年页岩气产量规模有望达到65亿m3,2020年有望实现800亿m3。
《页岩气发展“十二五”规划》说得很明确了,在“十二五”时期,我国页岩气开发的重点在前期资源储量的调查评价和勘探,大规模的开采预计在“十三五”期展开。
我国在大力落实种种页岩气产业鼓励政策。并组织科研机构及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开发。但是,页岩气的勘探开发不会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定时间的探索与实践。
方向确定但须克服困难
《运输经理世界》:开采页岩气的最大问题是什么?会不会对环境产生破坏性的影响?尤其是水源、水处理的问题?
刘小丽:页岩气开采的最大问题在于,气体被紧密吸附在岩层中难以采出,单井出气量低,气井成本不能被快速收回,导致天然气单位成本过高。另外,还有管网及相关基础设施尚不配套等难题。
从美国经验看,技术持续进步是推动他们页岩气成本下降最终实现大规模商业开采的关键。
页岩气在开发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我们现在碰到所有的气藏,都是用水力压裂。水力压裂技术也是一柄双刃剑,不仅消耗量水资源,还可能污染地下水。
实事求是来说,非常规天然气开采都面临环境安全方面的质疑,生产和推广前景仍面临若干不确定因素的。就像三峡工程一样,在短时期内,谁都不能够武断做出结论。
但是,页岩气勘探开发是改变能源格局、维护我国能源安全的一件大事。是重大的能源战略方向。一方面,就要求我们的企业在勘探开发中必须坚决防止地下水污染,通过技术改进减少施工作业用水量,同时采取措施处置含有污染物的钻探回收水;另一方面,国家层面亦必须充分考虑页岩气开采引起的特殊环境问题,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页岩气勘探开发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