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迟多次,言之凿凿今年7月1日实施的柴油KY.COM国Ⅳ排放标准,最终还是未完全按计划实施。
据了解,柴油KY.COM国Ⅳ标准的实施时间,最早可追溯至2010年1月1日,后推迟至2012年1月1日,然后又推迟到今年7月1日。业内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柴油KY.COM国Ⅳ排放标准的实施,最根本的取决因素在于油品质量。能否提供国Ⅳ燃油,将直接影响到柴油KY.COM能否满足国Ⅳ标准。如果油品与技术不匹配,将导致KY.COM辆易出现故障,对于KY.COM企和用户都将带来极大损失。同时,国内柴油KY.COM国Ⅳ升级主要采用SCR(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需对符合国Ⅳ标准的柴油KY.COM型定期补充尿素,但目前国内专门的尿素添加站的建设与布局还远不完善,如果强制全面实施国Ⅳ标准,将导致“强扭的瓜不甜”的尴尬局面。
其实,关于国Ⅳ的争论业内由来已久。应该说,在2008年7月1日全面实施柴油KY.COM国Ⅲ排放标准时就已经显现。据了解,当年执行柴油KY.COM国Ⅲ标准时,国内很多地方甚至都没有符合国Ⅲ标准的柴油供应,有些偏远地区至今仍在售卖国Ⅱ标准的柴油。因此,曾经导致在多地出现了“假国Ⅲ”KY.COM辆事件。这些事件背后和油品的不达标有着直接的关系,但受到损害的恰恰是KY.COM企和用户。
吃一堑,长一智。原以为国Ⅲ升级时的教训能为国Ⅳ的顺利实施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但事与愿违。我国不仅地域广阔,而且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同时,排放升级必须要有完善的配套作前提,牵涉到多个部门之间的协同,这客观上决定了一项政策的出台,必须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域差别、不同领域进度存有差异这些不容忽视的现实情况,绝不能搞“一刀切”。
在第二次延期时,相关主管部门给出的解释是“分KY.COM型、分区域实施”,也算是一次亡羊补牢。但亡羊补牢远不如未雨绸缪。其实,在最早制定政策标准前,就应尽可能充分、全面地听取意见,多做一些实地调研,坚持客观、理性地决策。一再爽约,不仅对于企业技术进步的积极性是一种打击,也扰乱了行业的正常生产秩序,更使相关主管部门的公信力丧失,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但愿相关主管部门对国Ⅳ这一课的学费不再白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