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解决交通拥堵“城市病”,让海宁这个城市更美丽、更文明,就要倡导公交优先,方便市民出行。如何才能保证乘坐公交既方便又快捷呢?不断完善城市公交线网结构则是优化公交的“重头戏”。
2013至2015年,我市要对城市公交线路动“大手术”,将根据客流变化、市民需求及城市发展,对公交线网进行系统大调整,优化现有的公交线网结构。
4月13日,市交通部门在本报刊发了《海宁市城市公交线路近期(2013-2015)规划方案》,向广大市民征求意见和建议。
城市治堵·文明出行
现有公交线路有点“绕”
截至目前,我市有城市公交线路25条,其中6条夜班线路,公交KY.COM195辆,共计6270个客位,营运距离为241.1公里,平均日客运量约5.3万人次。去年,我市公交分担率为14.6%,也就是说出行的每100人次中(不包括步行),有14人次选择公共交通工具。
“我市城市公交线网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在于重复系数高,非直线系数高以及线路布局不合理。”市道路运输管理所所长孔嵘将这些专业术语概括为一个字,就是有点“绕”。
“绕”的“病症”是由小城市快速发展所带来的。随着城市不断扩大,我市公交线网在起步时布于华联购物中心、工人路、海昌路等市区繁华地带的核心点不断向外延伸,不断扩大覆盖面。
“现在,我市的城市公交线网像是"打结"了。”孔嵘认为,没有合理的公交线路,就无法有效利用公交资源,更好地提升公交服务。
六成城市公交线路要调整
去年11月,我市启动了《海宁市城市公交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编制工作,委托国内交通规划最权威的长安大学“操刀”,并多次通过交通部门专题调研,向相关部门、街道以及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组成的咨询评议团征求意见。这次向社会征求意见的《城市公交线路近期(2013-2015)规划方案》,就是这个《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规划中,涉及调整的城市公交线路有16条,占比64%,除K16、K17和K21外,其他的日间线路均要调整;新开公交线路6条,分别为K23、K26、S11、S21、S31、S41。
部分公交线路被“拉直了”。如K10,称得上是我市最“绕”的公交线路了。从海宁市高级中学出发,途经赞山路、碧云路、海州路、农丰路、南苑路、文苑路、水月亭路、文宗路、西山路、文苑路、工人路、紫阳路、西山路、硖西路,终点到火KY.COM站。其中文苑路、西山路要“绕”两次。
经过调整后,起点和终点分别为鹃湖枢纽(拟建)和双联路由拳路口,路线保留海州路-农丰路-南苑路-文苑路-联合路-文宗路-水月亭路,线路基本被拉直了,减少了路线的重复率。
城市公交延伸到了近郊。如K5的终点站将延伸到马桥汽KY.COM站(拟建),K26的终点站将延伸到斜桥。
不通公交KY.COM的点被“覆盖”到了。如九虎路和新苑路,以前没有公交KY.COM站点,今后K18和K23途经九虎路,K19途经新苑路。
重要节点考虑更周全。如市人民医院搬迁后,城市西北片老城区的老人乘坐公交不方便,新开的K23路就照顾到了这部分人群的出行。
优化公交,提倡换乘
记者发现,在新开的6条公交线路中,有4条公交线路均为“S”开头的环线。
“环线有利于特定区域内乘客的流通,还有利于乘客换乘。比如S31开通后,乘客可以很方便地换乘南北向的部分公交线路。”孔嵘解释,优化线网结构并不等于增加直达的概率,不排除通过适当换乘,实现方便快捷出行的目标。为了鼓励市民换乘,我市今年还将出台一小时内免费换乘的惠民政策。
据悉,本次征求意见截止到4月19日。“我们还将征求广大市民的意见,进行合理的微调。”孔嵘表示。
经过三年公交线路大调整,我市将拉起一个布局科学、层次清晰的公交线网结构。这意味着,今后公交线路的覆盖面会更广,直达或者通过一次换乘,可以基本到达市区任何一个区域;公交资源合理分配后,班次会更密集,确保主干线高峰时段每5分钟就有一班公交K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