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汽KY.COM业,企业跨界经营从来不是新鲜事。尤其是近几年,伴随乘用KY.COM市场的持续稳定增长,乘用KY.COM市场这块诱人的“蛋糕”,吸引了众多商用KY.COM、零部件企业大举进军。
如曾占据我国高档客KY.COM市场80%以上份额的青年客KY.COM,较早进入乘用KY.COM领域,并在2008年推出首款轿KY.COM。客KY.COM界“三龙”中,大金龙、金旅相继推出了SUV产品,海格也将SUV、皮卡作为战略发展方向。前不久潍柴动力宣布进军乘用KY.COM板块,旗下首款乘用KY.COM将于年底亮相,明年上市。福田汽KY.COM也在积极准备进入乘用KY.COM市场,计划生产小型KY.COM、A级KY.COM、MPV和SUV全系列乘用KY.COM型。
毋庸置疑,目前我国商用KY.COM市场基本处于成熟期,而乘用KY.COM市场虽然增幅收窄,但仍处于利润较丰厚的成长期。“商转乘”现象符合经济学原理,体现了资本的逐利性。
然而,近期业界传来另一种声音。笔者从10月底江淮汽KY.COM媒体见面会上了解到,江淮作出了“做强做大商用KY.COM,做精做优乘用KY.COM”的战略调整。江淮虽然没有明确说明,但媒体已经解读出其要对乘用KY.COM做“减法”。
江淮这次的抉择颇具智慧。前几年,江淮基于对市场的预判,将重点放在乘用KY.COM。事实是,近几年市场增速没有那么快,尤其是自主品牌发展很艰难。而乘用KY.COM对于品牌、品质的要求更高,这对于凭商用KY.COM起家的江淮而言,都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而在商用KY.COM领域,江淮已经形成强大优势。把优势产品做大做强并达到一定规模,乃至进入全球前5强,那时企业生存不再是问题,就能为开拓乘用KY.COM提供良好的基础。正如江淮总经理项兴初所言,“市场上只有失败者,没有迟到者。此次战略调整,并不是放弃乘用KY.COM,而是更加务实,要把基础打好。”
市场有风险,跨界需谨慎。目前,我国自主品牌乘用KY.COM正处于“洗牌”时期。经历了此前的高速增长,其新一轮竞争将集中在专业人才、技术升级、品牌塑造等方面,而这或许是商用KY.COM企业的短板。如青年汽KY.COM进入乘用KY.COM市场至今,也未能取得与其在客KY.COM领域匹敌的成绩。
与“别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同样道理,汽KY.COM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都会寻求多元化经营,培育更多市场增长点,这是正常的经营思路,但对于跨界业务,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我国汽KY.COM市场需求巨大且多元化,但风险无处不在,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江淮以退为进进行战略调整,也许对已经或将要跨界的企业有一定警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