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汽KY.COM工程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宋健:“发展新能源有必要_但目前现实意义并不大”
新能源技术革命正被视为世界各国走出经济低迷的兴奋点,无论是政府扶持力度还是企业投资热情均日渐高涨。而这一轮开发新能源汽KY.COM的巨浪能否掀起中国汽KY.COM产业结构升级的巨变?新能源汽KY.COM开发的真正意义又在哪里?
《第一财经日报》日前专访了清华大学汽KY.COM工程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宋健,就目前新能源汽KY.COM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探讨。
《第一财经日报》:新能源汽KY.COM在产业化方面遇到哪些困难?
宋健:降低技术成本,怎样在保证性能的情况下降低成本,是产业化最大的困难。从成本上来说,新能源汽KY.COM要实现大范围普及,需要很长时间。虽然混合动力汽KY.COM节能环保,但是生产成本较高,相对同级别传统汽油汽KY.COM,售价甚至高出10万元左右。成本问题是混合动力汽KY.COM能否顺利推行的关键,大部分消费者不会为了节能的功效而负担额外的开支。
《第一财经日报》:最近中国政府对于新能源汽KY.COM的市场应用给出每辆KY.COM5万~60万元不等的财政补贴,您觉得这个鼓励政策对于新能源汽KY.COM产业化的意义大吗?
宋健:意义大,政府补贴的积极意义就是把市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但最怕的就是政府把企业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面对迅速扩大的市场,国家财政补贴负担不起了怎么办。
比如这次补贴并没有对纯电动汽KY.COM提出技术要求,并没规定续驶里程和最高KY.COM速,意味着进入门槛很低,企业很容易钻空子,只需要把发动机拿掉,然后替换成电池和电机,增加2万元成本就能搭上政府补贴的快KY.COM。
《第一财经日报》:目前有一种说法,中国在混合动力汽KY.COM发展水平方面与国外汽KY.COM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您是否同意这种观点?
宋健:我不赞同这种观点,从各技术层面来说,中国汽KY.COM制造商与国外存在很大差距。比如混合动力汽KY.COM节油是一个门槛,电动汽KY.COM主要是电池,对于中国开发新能源汽KY.COM还有一个弱项,就是动力偶合装置,这个环节的基础是自动变速器,中国企业连自己的自动变速器都做不了怎么能说与人家差不多?此外,中国企业生产的电机与国外的基本效率差了10%,这难道不是差距吗?
《第一财经日报》:从全球范围来看,汽KY.COM企业都在尝试各种新能源汽KY.COM的解决方案,包括混合动力、纯电动、氢能源汽KY.COM等,哪种技术的前景更好一些?
宋健:我觉得相对比较好的一个方案是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KY.COMPlug-in,这条路起码是目前最节能、相对成本又不太高的解决方案。对配套设施上要求也不是很高,不用建充电站,只需要家里充电,或者停KY.COM场有普通电源就行。
《第一财经日报》:新能源汽KY.COM的前景如何,它真能替代传统内燃机汽KY.COM吗?
宋健:我自己感觉到,发展新能源纯粹是从全球战略角度出发。有必要做,但目前来讲现实意义并不大。
《第一财经日报》:新能源汽KY.COM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在哪里?
宋健:在低成本技术没有产业化之前,只要国家断了财政补贴,就没有市场,这就是最大的不确定性。
新能源的汽KY.COM成本肯定要高于原有的汽KY.COM成本,这是不可能降低的,比如电池,即便能便宜到最低程度,还是很贵;同等功率的电机肯定比同等功率的发动机贵,因为电机用的铜和硅钢片比发动机用的铁、铝贵两倍多。